close
昨天和學弟聊到這個話題,
突然有感而發,又想要胡言亂語一般...

一個活動的自籌劃至落幕結束,
其中多少心酸、多少汗水、多少不眠的夜晚是參加人員所看不見的。

沒錯,正因為他們看不見,
所以只能展現給他們辛苦的成果,
這是他們所能看見的!!

而參加人員所發表的感想,
不正是成果的回饋嗎?

不論意見是批評亦或是鼓勵,
不都是一種聲音與期待嗎?

一個活動,每人感受不同,
有褒有貶,這都是正常的,

自己參加過的活動,自詡比一般人多上許多。
營隊也曾服務過好幾次了,對於活動的籌備自然有一番體驗。
拿自身參加的營隊來開個頭吧,

營隊是常態性的營隊,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固定班底,
並且在籌辦活動的能力、資歷上都是老手了,
而我們的營隊,卻每天都有兩次檢討會,
一次是小隊長會議,一次是工作人員會議,
為什麼要這樣麻煩,"每天"開,還要開"兩場",
原因無他,因為"性質不同"。

小隊長會議,是聽取參加人員的聲音,
正所謂換了個位子,等於換了個腦袋,
就算在完整的企畫書,仍然有它的缺陷, "雞蛋再密也有縫",
許多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可能因為一時的疏忽,
或事前未規劃準備到,又或是因每次的人、事、時、地、物的不同,
而有所改變,不可能有萬年不變的企畫書。


因此,需要的是傾聽,
試著去傾聽參加人員的意見,
適時的改進、調整,這是進步的力量。
唯有這樣才能使營隊更加完善,讓人覺得這營隊是有再成長的,
才能再吸引他再次的參加不是嗎?

工作人員會議,則屬於自己的檢討會,
在當下,可能發現了錯誤,關起門來,
立即檢討,改進,以求下次失誤的避免等。

說道這裡,聽懂我在說什麼了嗎?

人人都想要掌聲,都想要聽到鼓勵,
但如果只有一昧的正向聲音,
能真正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嗎?

掌聲的確能使台上的人感受到尊重與成就,
但我相信適當的反面聲音,才是推向進步的更大動力。

有人說,未曾在位子上,就沒有資格說話,
但我想,如今你表現給人家的觀感是如何,
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當然可以選擇沉默不語,
但想想,真正失去的是誰?

反面的聲音,是種期許,是種推力,
如對活動已無任何留戀,無任何情感存在,
又何必浪費唇舌去批判呢?

我不否認鼓勵的正面向,
也同意鼓勵能使台上的人有股成就感,
適當的鼓勵是絕對需要的,
但,也請別忘了,批評也是種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